我们主要从学术标准,教学方法,教学资源和考试方式这4个方面阐述分析。
考试方式
过程性评估VS一考定终身
国内课程的期末考、高考等,是“终结性评价”,一考定终身。而国际课程的学业评估很则重过程性评价(formative assessment)。
加拿大课程本身就是用高中成绩申请;A Level、AP、DSE都可以重复考试;IBDP有“全球统考”,但这个考试在你的最终成绩里可能占比只有75%,剩下25%是校内评估,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。所以国际课程的学生每一次考试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教学教材
没有教材?
国际课程很多只有大纲、不强制使用教材,于是教学就打破了教材的限制,所教授的知识一定紧跟时事变化,不会落伍。
教材的知识其实是滞后的,因此,不拘泥于教材的国际课程完全可以把最新的知识拿出来教学,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,包括国内外权威教科书、课外阅读参考书、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等。
《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》部分
学术标准
不是所有课程都得“全英语”
科目选择:
国内课程用作升学的话,可选科目很少,现在新高考模式下是3+3,三门主课大课再加三门小课,文理都算上也只有9门课可选。
但国际课程的科目设置非常丰富广泛。目前,ALevel有70多门,AP有38门,IB的六大学科组加起来也有几十门课,加拿大、DSE课程也是几十门起步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,也在不断地增加科目。
另外,在国内选课时,学生未必会按自己的兴趣或未来专业选择,大多数还是看哪门课容易拿分。比如这几年,选物理的人就很少,其他学科如地理、生物人数暴涨。
但在国际课程里,一方面可选科目多,另一方面和今后大学要读的专业更契合,所以学生在选课时,更能体现兴趣和今后的专业方向。
教学语言:
除DSE外,国际课程的授课语言基本是英语。但IBDP也有少量课程可以使用母语,例如中国学生的Language A(母语),就是用中文学的。
另外,IB里的TOK知识论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中文学,它有点类似“知识的哲学”,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,是无法进行深层次知识哲学思考的,那就可以选择用母语来做;EE拓展论文如果研究方向是中文,也可以用中文写,但其他方向就得用英语了。
教学方式
都是水课?
在上国际课程时,你会发现学生是主角,老师就像“主持人”。老师也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,但整个课堂基本以学生为中心。
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展演(presentation)、讨论(group discussion)、网上查阅资料(online research) 、小组合作项目(project) ,甚至带着任务自学(self study)……
国际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、研究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等等。详情咨询老师即可~
全国拥有119个分校,351个学习中心,每年培训学员达60万人次,4所容纳千人的环球国际封闭…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