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 首页 > 雅思/托福/留学/资讯

2022年,可在广州读香港科技大学了!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,火热招生中!

2020-11-03 | 编辑:y | 分享到
摘要:2022年,可在广州读香港科技大学了!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,火热招生中!

  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,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;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后、研究助理教授,800名行政岗位职员。

  10月29日,香港科技大学(以下简称“港科大”)举行媒体简报会,由港科大校长史维教授、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、副校长(研究及发展)叶玉如教授、KPF执行总监郑逸雅等介绍广州校园建设最新进展。自去年9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以来,港科大(广州)在学科规划、组织架构及校园设计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。新校园今年7月已完成场地平整,部分建设团队已入驻办公,而新校园的校长亦正进行全球公开招聘。港科大早于两年前在清水湾校园开展“先导计划”,试行广州校园课程,至今已招收约260名研究生。新一年( 2021至 2022学年)的招生程序正在进行中。

  为什么需要港科大(广州)?

  香港科技大学自1991年创校,2021年即将迎来建校30周年,这30年的时间,港科大在香港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界都有一席之地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。“在学术上,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、国际领先的学者,他们许多人是从港科大的助理学者做起;在校友层面,许多从港科大毕业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创业成绩,将港科大的科研优势成功转化到市场。”史维在介绍港科大(广州)项目前,回顾了港科大的发展史。

  “三、四年前,我们就开始反思高等研究与教育的趋势,未来的港科大如何发展?学术发展与科研转化,如何在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进行融合创新。这也是港科大(广州)诞生的主要原因。”

  港科大在大湾区已有许多科研平台,如位于广州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、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、深港协同创新中心 (福田)、佛山市香港科大LED-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、香港科技大学—博智林联合研究院等。

  “现在时代科技和社会的需求需要新的思维。”他表示,港科大在三四年前开始讨论在广州办学的时候已定下明确的方向。“办学和创新双管齐下。我们在广州做了一个平行的、对称的、不一样的学术框架,定位上与清水湾校园有一点区别。”

  港科大(广州)和港科大两个校园将采取双向开放模式,所有学生都能修读两校的课程。史维说,这不仅对香港科技大学,对全球高等教育来说,都是一个新尝试。

2022年,可在广州读香港科技大学了!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,火热招生中!

  港科大(广州)会建成什么样?

  一提到港科大,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两个,一个是无敌大海景,港科大坐落于西贡不远的九龙清水湾,对面是西贡,隔壁就是南海,整个校园顺着山势垂直展开,水天相连,一望无垠。另一个就是学校的标志红色日晷,这件名为“时间之轮”的雕塑屹立于科大广场中央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,透过其形态、功能、历史和未来之间相互交织,反映出港科大的不同面貌,既有科技引领时代的味道,又在提醒师生珍惜时间创造未来。

  史维表示:“新校园还将参照国际标准及传承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,利用自然地景、特别是毗邻的水道优势,依水而建,与建筑共融,致力创建绿色智慧校园。新校园亦将在大学广场放置一个与清水湾校园一样的日晷雕塑。这是港科大的象征。”

  根据最新规划,港科大(广州)项目面积约1.13平方公里,这一面积将是清水湾校园的两倍之大。“但在第一期,我们将不会开发超过一半的面积,这将为港科大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。”史维介绍,港科大(广州)的选址,是基于两地师生共同学习、共享科研设备的前提,因而便捷的通勤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研究及教学大楼位于校园正中心,彰显校方对学术与科研的重视。校园建筑风格延续香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,依水而建,建筑亦以四个枢纽为轴心分布,研究及教学大楼位于校园正中心,代表学术与科研是分校区的“灵魂”和“心脏”。

  如今,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(广州),毗邻广深港高铁庆盛站,距离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只需30分钟。

  郑逸雅介绍,在项目开始的时候,他们遵循了港科大提出的五个主要设计目标。

  第一,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大学,两个校区的设计,是对使命和基因的传承,也是向未来学习模式的迈进。

  第二,学科的设置是相辅相成的,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清水湾校园现有模式,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和功能布局上是按照“学科枢纽”来组织,而不是传统的学院。

  第三,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,设计为创新和提升创造特定空间,包括创客空间以及提供给学生、教职员工和外部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空间。

  第四,我们通过街道和功能的布局,将校园与南沙周边社区联系起来,而南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自贸试验片区。

  第五,从更广阔的视野、为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角度考虑,通过工程设计,利用可再生资源,以及在校园内广泛大量使用绿色植物,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源使用的目标。

  史维介绍,港科大(广州)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,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。

  港科大(广州)学术建设有何特色?

  根据港科大(广州)建设设想,未来两校将实现学术双轨发展、学位课程不重叠、双校互补共长、协调组织文化。两校可以在一天内轻松往返,可以互相利用互补的实验设备。港科大(广州)的学位一定是跨学科,在清水湾校园已有的学位不会再在广州重复,实现双方互补交叉。双校学生可以互相修双学位。

  史维这样介绍港科大(广州)的办学理念:启发受好奇心驱使的开放式知识探索;受社会使命感激发的研究。

  在学术架构上,港科大(广州)将突破传统界限、重置学术架构,希望实现全部跨学科。采用全面融合学科模式,开创更广阔应用领域,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,培养学生预见、辨别和解决现实世界各类问题的能力。清水湾校园采用学院架构,港科大(广州)则用枢纽架构,有四大枢纽:功能、信息、社会、系统。

  港科大(广州)将设计四大枢纽学术领域16个前沿研究领域。功能枢纽学术领域包括:先进材料、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、微电子、可持续能源与环境。信息枢纽学术领域包括: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与分析、计算媒体与艺术、物联网。系统枢纽学术领域包括: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、智能交通、机器人与自主系统、智能制造。社会枢纽学术领域包括:金融科技、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、MBA+、城市治理与设计。

  倪明选表示,相比于传统的学院,枢纽更强调融合与交流。“既然要跳出框架,就不能只换汤不换药。枢纽就是吸收后再散发,强调融合与交流,枢纽同样要与其他的枢纽、清水湾的学院合作。”

  叶玉如介绍,在中央研究设施方面,清水湾校园有11个中央研究设施,港科大(广州)将有6个中央研究设施,推动四个枢纽的发展。广州和清水湾校园的研究设施供研究人员共用,一起推动两个校园的发展。

  6个中央研究设施包括:实验动物中心、生命科学高尖科技中心、纳米系统制造实验中心、材料创新与测试中心、资料中心以及设计、材料和制造服务中心。“香港科技大学是第一所引进中央研究设施的香港大学,这样的研究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运用资源。而且事实证明,这种研究方式在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,我们希望复制到广州。”

  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建设时间进度表

  1、2018年12月21日,香港科技大学正式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定,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;

  2、2019年9月18日,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获教育部批准筹建;

  3、2019年9月26日于南沙校址举办动工仪式;

  4、于2020年中动工;

  5、目标于2021年秋季完成向教育部申请正式成立的工作;

  6、目标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。

  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项目建设亮点

  亮点一:鸟瞰图显示了港科大(广州)的建筑和水系之间清晰的关系,与清水湾校园遥相呼应。门户庭院的设计与清水湾校园异曲同工,建筑物沿半圆形设置,围绕着中央的“火鸟”雕塑。行政大楼中央形成门户,引领人们进入北侧的中央庭院。行政楼顶部设置了一处位置显要的议事厅。

  亮点二:图书馆横跨中央运河,联系校园东翼和西翼。图书馆前方是一片大草坪,学生可在那里聚会,仰望图书馆。图书馆大堂有螺旋楼梯引领大家到二、三、四楼的空间,部分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24小时的学习场所。

  亮点三:进入学术走廊内,楼梯串联了多层空间,而楼梯两侧是协作空间。在这种透明的设计下,人们可以看到两侧的实验室,将科学生动地呈现在眼前。在流通空间和实验室之间,也设置了容纳大型设备和大型装置的通高空间。

  亮点四:屋顶被绿色覆盖,天气晴朗时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室外活动场所。实验室屋顶覆盖有光伏板,将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。

  亮点五:在地面的景观区域,预留了给孩子们搭建构筑物的空间,因此教职工住宿区的设计也是家庭友好型的。


品牌信息
1997年环球教育,2006年获得软银赛富2500万美元投资。2010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。

全国拥有119个分校,351个学习中心,每年培训学员达60万人次,4所容纳千人的环球国际封闭…[详情]

0元模考| 机经下载
雅思名师 更多 >

李洁  

授课风格:亲切有耐心,化繁为简,因材施教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倾听学生... [详情]